金融危机之后,全世界一直苦恼于需求不足,此时美国企业这种存*癖就损害了公众利益。随着成百上千亿美元的企业储蓄全部投入到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上,美国对股权投资的现行财政和监管偏见将会被再度扭曲。他们的做法还给我们留下一个悖论。在这个时代,激动人心的科技革命几乎让一切变得数字化,可为什么这颗行星上*成功的创新公司,表现得像巴尔扎克小说里的吝啬鬼一样呢?怎么可能没有足够的投资机会来吸收这些*,而且这些*大部分现在的实际回报率为负。
其实在历史上,我们就曾经历过这种情况。20世纪30年代,约翰•梅纳德•凯恩斯曾担心,商人反复无常的天性会令经济变成他们手中的**。凯恩斯认为货币的价值储藏职能会带来问题,因为它允许企业家面对不确定因素时,可以撤回投资。他还抱怨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增长,是靠着“对金*的迷恋”(用他的话说)来驱动的。
反观今天的囤积现象,不是个别企业家贪财,而更像是集体自恋。不过在金融危机之后,恐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无疑也构成储蓄速度明显加快的部分原因。而且在一个快速变化的**化市场里,对于竞争格外激烈的科技行业,现金所提供的灵活性尤为重要。
预防动机并不是刺激现金意识的**因素,公司*理可能也是一大因素。苹果、微软、谷歌可以免受敌意收购的困扰。许多科技公司都采用双重投票权结构,公司创始人即使只有少数资本也享有投票控制权,因此就没多少提高股息的压力——尽管股东**人士卡尔•伊卡恩希望能从苹果多挤出些*来(他*近买了这支股票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