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说在古代晋城,一个新媳妇嫁到婆家,**次做饭用高粱面戳糊糊时,不小心随手抓了一把豆面进去,糊糊汤变得又黏又稠又硬。情急之下,便索性从锅中铲出后又添了几把白面进去,和成了面团并擀成了面条,又浇上当地特有的酸菜卤。
饭一上桌,公婆大惊:这是啥东西?一吃,味道比糊糊好得多。追问下,媳妇说出了实情。公公不禁开颜一笑:聪明的笨媳妇做出个好吃的黑圪条(高粱面多呈褐红色,故往往被称为红面、黑面;圪条,晋城、长*人多用作指细长的条状物品)。
有人说,黑圪条的做法是以白面裹红面,类似包皮面的做法。实则不然。黑圪条在晋城及长*等地方,尤其在高平等地又被称为三和面。家境好的人家一般用高粱面、豆面和白面。家境差一些的很少用白面,而是用榆树皮磨成的榆皮面,甚至只用高粱面和榆皮面,黑圪条因此得名,恰如其分。
正宗的晋城黑圪条,浇头是酸菜。与其他地方不同,这种酸菜是采摘细嫩并带毛刺的小蓟(一种野菜,当地人称为刺甲),洗净后剁碎,入缸加面汤,*少用时五到七天精心腌制的。腌制好后,随吃随捞,连汤带水,以油、盐并加葱、姜、蒜等,大*炒成酸菜卤,浇在黑圪条上,无论时令节气,不受菜季限制,四时食用。